飞凡汽车的自研高阶智驾是如何炼成的?车讯
8月26日,在成都车展上,飞凡汽车CEO吴冰宣布飞凡R7将于今年9月上市并于10月交付。新车将首次搭载飞凡智驾团队独自开发的全融合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实际上,今年3月飞凡R7已经达到了交付的标准,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发售呢。原因是上汽集团对车辆近乎变态的质量要求,以及今年上海疫情的影响。
也有诸多因素的影响,飞凡R7首发优势较少,上市后必须与蔚来ES7和小鹏G9正面硬刚,同时该级别车型中特斯拉Model Y和比亚迪唐EV虎视眈眈。但在智能车这条赛道上,似乎也没有所谓的先到先得,最终要看产品和用户的口碑。
那么,飞凡R7在智车、智船舱、补能方面如何构建,如何在高端品牌电动车套餐中脱颖而出。
飞凡汽车CEO吴冰
8月26日下午,在飞凡R7发布会结束后,飞凡汽车CEO吴冰、飞凡汽车用户开发中心总经理刘晨和飞凡智驾共创中心首席产品官胡晓凡参加了媒体交流会,回答了这些问题。
媒体:飞凡上汽在一些品牌中定位高端,现在有智己,飞凡如何定位,想通过飞凡R7这款车来提升目前的品牌定位?
吴冰:目前是产品定义品牌阶段,传统整车品牌已经成熟,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最多不超过5年,因此R7可以代表未来飞凡品牌定位和客户感知。
从飞凡的角度来说,我们没有调整品牌定位。我们的定位一直是“高阶智能纯电移动空间”,这是我们的核心特征,没有说是高端还是中高端。
上汽集团也有很多品牌。我们认为,未来10-15年,新能源智能汽车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路线。我们希望以更多的品牌面对不同的消费者和不同的目标顾客群体。所以我们希望通过R7这样的产品,通过我们的品牌建设、渠道建设、运营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到飞凡R7的不同品牌价值。
媒体:今年小鹏G9、蔚来ES7也是飞凡R7的竞品,在这两款车型中,飞凡R7的优势是什么?
刘晨:今天发布的RISING PILOT飞凡完全融合了高层智驾系统,我们交货时不仅是硬件级交货,也是软件级交货。这是飞凡产品价值观上的理念,相信只要交货用户有高品质全产品的体验,就是业内开诚布公的软件,上市时LCG、LKA的所有基础功能、导航等功能都将开通,并在几个月内推出高次自动停车等。
最近很多朋友都说R7的第一印象很好看。第二,它看起来有点像大尺寸的Model Y。R7最初的定位是瞄准细分市场的头号玩家。
但是我们的产品和战略都是差别化的。该车的定义基于头号玩家,从最初的产品定义,到人们和场景的开发都是这样定义的。如果让我说这辆车最大的产品特点,还是智舱和智车两个。
5月飞凡包括RISING OS在内的内饰智船舱整体发布,内饰整体造型得到充分认可。其中大部分都是围绕3+1的巨幕,网友称之为“屏霸”。R7目前使用中国品牌最大尺寸的43英寸宽真彩三联屏幕,将世界顶级AGC旭硝龙迹玻璃一体化覆盖,强度是普通钠钙玻璃的6倍。其中,中控屏为15.05英寸超大型AMO LED超清屏,具有2.5K的高分辨率、200PPI的高像素密度、180°的超宽视角以及60hz的高刷新率,触摸反应流畅。
目前市面上的三联屏幕很多,但大部分都是等价的,为什么我们不等价,放大了中央控制屏幕,主要是因为中央控制屏幕是用户高频使用的。目前飞凡R7的中屏很多消费者都在市场上体验,整个体验做得非常好。
中控屏是智船舱整体原点,两侧放出的2块10.25英寸仪表屏和12.3英寸副驾驶座屏均采用先进的Mini LED屏,实现更精细的区域发光调节,有效提高屏幕亮度和对比度控制暗部区域的显示,可以更好地解决用户在两侧强光下在屏幕上显示亮度不足的痛点。
此外,R7还使用了华为全球首批量产的视觉增强AR-HUD平面视觉系统,拥有最大的市场角,达到13°至5°,拥有业界最高的1920*730高分辨率,7.5m的成像距离可达到70寸影院级的巨型屏幕画幅效果。
飞凡RISING OS智舱交互系统采用直观交互设计,为用户带来直观、智能、个性化的流畅智舱交互体验。什么是直觉?学习成本越低,让用户想到最受欢迎的事情,也是当年智能手机被用户推崇的原因。
R7的智舱在同一级别可能会成为差异化的亮点,而今天发布的智舱同样充满惊喜。飞凡RISING PILOT高层智驾系统拥有王爆组合,包括全球首款搭载的LUMINAR1550nm激光雷达、4D成像雷达和800万高清相机,都非常领先。此外,如何发挥硬件潜能,主要是通过软件算法进行的,我们首次提出了全融合概念。
说到智能驱动器,消费者还是心有余悸,安全的想法,可靠的想法,飞凡做这件事的时候还是要落实好科技,所以要做到更快、更准确的判断。RISING PILOT飞凡完全融合高阶智驾,完成了超过40万公里的快速导航功能道路测量,100%的安全冗余,对应1%的极端道路场景。
媒体:你认为汽车的能源补充有哪些计划和观察。
刘晨:在品牌初期的汽车辅助能力不应该仅仅是服务,而应该是整个产品定义中重要的一部分。就目前的行业技术而言,补能这个区块大家也面临着多元化的选择,我们认为换电技术将形成必然趋势之一。
飞凡对于R7来说,我们所说的极智战略对于智电这个区块,目前还没有详细的信息披露,但可以说现在所有的产品都具备了交换的概念。
业内目前已知消费者对快换有拥抱和焦虑,不安来自于这样一个大电池连续松开螺丝、拧紧螺丝这样的拆卸安装过程,取决于你的安装高度是否OK,整个安全性是否OK。所以从电池来说,现在技术中的专利核心点是如何在非常短的单位时间里,一次更换快的时候是2分半左右,内部已经做了相应的内部测量,行业中可能不会第一个出来,但是出来的时候保证是领先的。
吴冰:在能量补充方面同样给予消费者充分的选择,刚才刘晨说将来是可以支持更换的功能,同时我们可以支持其充值,所以我们的能量补充被称为充值、更换和升级。
消费者可以选择充电模式,通过配置品牌充电站、权益充电站,接入第三方充电桩形式,消除用户的能量补充焦虑,不断拓展用户出行半径。截至目前,飞凡汽车已在全国部署114座品牌充电站、1000+座权益充电站,第三方充电桩数量达52万+。
我们充分了解消费者对续航性、能量补充的需求,因为这是刚性需求,我们实际上给了消费者两个选择,可以换电,我们技术支持,你也可以充电,在R7上市之前我们已经做好了网点铺设和网点准备。
第三,电池具有升级功能,可在不同的电池中选择。我们想给用户更多的选择权。当然,我们可能要承担更多的“麻烦”,但为了让客户有更好的体验,我们在飞凡能量补充和能量交换方面,选择充值、交换和升级作为最核心的技术路线。
媒体:使用激光雷达这样的硬件有什么想法。如何应对今后独特的场景?
胡晓凡:软件定义汽车,硬件定义软件顶棚,软件过程升级时,我们想用最好的硬件。我们认为,我们需要用硬件和传感器来做以下事情,而不是成本。
第一,性能。
第二,稳定性。
第三,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在使用好的硬件之后,你必须用最好的软件来发挥所有的硬件性能。我刚开始设置这个程序,我决定使用一个完全融合的高阶质量程序。4D成像雷达在这里有很大的优势,与普通的毫米波雷达相比,一般为210米,4D成像雷达的距离为350米,可以检测物体的高度。
另外,成像雷达能够通过成像同步输出眼前的数据和目标的数据,配合机器学习,在静止物体的检测以及门和通行区域的场景中,能够具有更好的检测能力和检测精度。
媒体:刚才说的是软件定义汽车,硬件是软件的天花板,R7在自动驾驶硬件上的投入非常高端,产品都是最高峰。我们的天花板是什么样的布局。是否存在中配、低配或上配可能与自动运行的范围和紧迫度有关。
胡晓凡:如今日产品发布会所述,激光雷达是可选的,另一个版本是成像雷达,四个增强版远距离点云角雷达,再加上十二个摄像头,同样使用全融合的算法。该方案是我们智驾团队自主开发的,我们的全融合算法有很大的特殊点,在全融合中通过多任务、多特征的神经网络输出一个探测结果,然后融合多个传感器输出独立的输出探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实行全融合、后融合的全要素融合,此时两种配置中有激光会比没有激光差一点。
在全融合中也有成像雷达和点毫米波雷达的所有点云输出,同时也覆盖360度的点云,而且摄像机组在两种配置中是相同的视觉输出。激光此时会引起更多的场景,同时后融合中这里缺少一个传感器融合,但不会影响整个算法,也就是说我们在算法中已经考虑了多个传感器和少一个传感器,不同的自适应在OTA的升级中也会进行相应的更新向用户推基本上保证是全量推。
并非所有用户都有勇气使用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特别是在他对汽车和功能了解不多的情况下,他认为智能驾驶应该达到一定的用户体验,让用户能够接受。第一步一定要构建用户对该系统的信任。信任来源于理解,如何才能理解它,所以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考虑两点。
最初的理解不仅仅是功能。功能直接用于执行期动作,因此来源于如何将用户感知、传感器和算法感知、融合的结果传递给用户。当我们设计时,仪器和中控中有场景重构,这是感知融合系统的全要素输出,可以看到我们对车、行人、车道线的所有识别和探测结果,当用户开车时从后方遇到车、从前方遇到车或转弯时目标出现有一定风险时仪器和中控变黄,可再次变红警告用户。
媒体:智驾共创中心,共创是什么意思。我们是怎么分配的。因为我知道智己更会搞算法之类的东西。最后请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有可以分享的经验吗?非常感谢。
胡晓凡:这是一个多元化的团队,团队来自国内外和世界各地,智能驾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不是传感器或单纯的计算机算法,我们用体系化的思维来思考这件事,整个作战能力是真正的核心能力,团队合作协调来源于三点。
第一,团队需要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层次的人。改变汽车信号很重要,写里面的算法很重要,修理传感器传输网的布局也很重要,我们的团队在多元化中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
第二,协调性,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既有踢足球的时候,也有前锋,也有后卫,还有门将,每个人都承担着各自的角色,但总有一天有人可能无法在那个时间就位。此时,团队需要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有时也像接力赛。当信号从A点到B点时,你肯定很清楚下一步是什么。这是团队合作。
第三,经过两年的磨合,团队在项目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每次都坚持自己的选择,并相信有困难时会设法克服和沉淀。
RISING PILOT高层智驾系统自9月交付后会带来更多的挑战,但我们既有勇气也有面对挑战的能力,而且我们感觉持续、长期、大量的甜蜜才是真正的甜蜜。我在这个行业也做了十几年了,我不想强调某人的能力。有些人不足以让系统成功,所以这肯定是整个团队的。
在Y PILOT中,有些人喜欢稍微激进一点的运动模式,有些人喜欢安全舒适的感觉,其实风格上没有错。我们在项目中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车里设置了MY PILOT模式。车是高速的,我们可以让用户选择舒适的模式,尽量减少变道,给用户更舒适安全的感觉,在车比较少的情况下,他可以选择运动模式的超车和变道等这是我们根据用户的一些模式选择,给用户一个差异化。
第二个用户体验的设计回到刚才谈到的场景重构,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算法结果,通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输出的知觉融合系统,直接展现给用户,我们可以看到车,看到路的路线能看到人的路,能看到信号,我们都告诉用户,让用户决定系统如何工作,工作结果如何,分界点在哪里,之后是否信任我们的系统。
吴冰:第一,我们这个完整的融合高层智驾系统,从硬件的选择到软件的开发,到算法的模型形成,都是飞凡自己开发的。我们的团队,实际上是集行业非常优质的硬件和软件,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达到完全融合的高阶智驾。我们将智舱和智驾作为未来极智战略的两大核心优势和核心资产,不断进行投入、沉淀和开发。
第二,高阶智驾不可能是最高级的出行。高阶智驾既有带激光雷达的,也有不带激光雷达的,但不影响高阶智驾整体在飞凡R7上的应用。
第三,在本次开发中,包括技术选择、产品选择都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把选择权留给用户,把困难留给自己。
2、追求美丽的皮囊,也需要有趣的灵魂。刚才我们谈到了为什么需要33个顶级硬件设备,这就是美丽的皮囊,硬件一定很好,这是未来反复更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但是,仅仅有硬件,如果没有有趣的灵魂,没有这样的团队,没有很好地融合软件和硬件,硬件的功能就无法发挥出来。只是软件和硬件很好地匹配,我们相信这个产品是有竞争力的产品。
这对车队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对飞凡汽车来说,我们的第一辆车必须能够在技术上和科技上领先。其使命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产品定义了品牌,在某种程度上R7定义了飞凡汽车这个品牌。所以对于这款车飞凡,包括可考虑的、可见的硬件与软件、硬件与软件的融合、智舱与智驾的融合、RISING POWER的能量补充方案尚未披露在内,集中实现在R7这款车上,相信对消费者来说是真心诚意的。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有各自的价值观。飞凡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第一是真实的,我们追求口碑,喊口号,我们做大人物,但不做大嘴巴。第二,开拓。希望高阶智驾能给更多的消费者更好的使用方法。第三,品位、品位代表设计理念,希望接触R7时感受其全球视觉、国际审美。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还是想把比较成熟的产品投放市场。这是大家对飞凡的期望,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大家对上汽的渴望,消费者对上汽汽车的品质肯定会低于对新造车的潜在品质的容忍度。所以如果做创新企业,我们受到的挑战,对质量的容忍度,对产品成熟度的容忍度一定要低,这样产品投放市场以后,大家的接受度才好。
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们做的很少很多,但未来我们要做的更多。从我们的第一个产品到第四个产品都有定义。飞凡今后3-5年,每年至少要推出一款新产品。我相信汽车这个行业还是个长期主义者。
胡晓凡:补充刚才的一句话。第一,我是自主研发的偏执狂,也就是我坚决支持只做自主性、研发性、原创性的东西,这是我可以给的承诺。
第二,在我们的产品中重构场景,融合知觉,所有算法、方案的制定,整个融合算法的编写,各行代码都是我们自己编的,只有自己的东西可以差别化,用户抱怨的时候可以及时更新有更好的用户粘度。如果你依赖供应商和合作,所有的需求都需要沟通,而且技术不是你自己的,你不能给用户最直接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