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家企业都能造车,汽车行业是不是被玩坏了?
我细想了一下,是家企业都能造车,就像是现在媒体界的变革。想当年,媒体要么是报纸、要么是杂志、要么是电台、要么是电视、要么是网站。但现在不同了,媒体的形式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变得千变万化,有了移动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个公众号、微博账号发布信息,且还能注册各大平台的账号。如今,你在街上随便走,撞着一个人拿着手机不停在拍,不停在说,他很大可能就是一个媒体人。
传统汽车领域,需要有发动机、变速器这两大技术重器,凡是目前“如日中天”的汽车企业,都是有实力自主研发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而没有自主研发实力的,当然也可以向其他有实力的厂商买技术,但一直依附别人技术也是活得不易。所以传统汽车行业因为有着如此高的技术要求,就算你有钱,该造不出还是造不出,不可能“人人皆可造车”。
但现在不同了。电动汽车的发展还真的实现了人人皆可造车,只要你有钱,就能造得出。电动车相对而言没有什么技术要求,动力电池随处可买,也不需要变速器,只要钱到位了,分分钟造出一台能上路行驶的电动车。只要核心部件解决了,其他周边技术就更不是事了。
近年,在新势力造车这个赛道里,最活跃的是特斯拉、蔚来、小鹏,以及理想为代表。如今,名单里又增加了百度、阿里、华为、富士康、苹果、360,如果算上投资这种形式,还有腾讯、美团,由此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科技巨头,都在抢造车这块蛋糕。虽然有些公司尚未实质性地取得市场,很多科技公司巨头实车都还没下线,但资本早已风起云涌。
如今,这一大批进场的科技巨头,则会对现在的造车格局带来新的冲击。对于中国的造车企业而言,如果说两年前特斯拉进入中国,就像是把一条鲶鱼丢进了鱼塘,那如今科技巨头大批进场,就像是狼来了。作为鲶鱼的特斯拉,不仅激活了国内的新势力造车市场,还淘汰了那些“骗补贴”的落后车企。
一个“机遇”,让众多科技巨头入局造车。还记得,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要求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并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企业。
我们都知道,新能源车的核心零部件为电池、电机和电控,而这些部件研发制造相比于传统汽车制造业难度又有所降低。其次,今天的汽车已经远超出了交通工具变革的范畴,更多是意味着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变革,而科技巨头在IT、网络、车联网系统方面又有一定的技术积累,进入汽车行业,确实是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再说在技术层面,数字属性正在取代机械属性主导汽车研发和制造。小编认为,未来几年汽车与互联网的互动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转变,整车将成为一个基于通过OTA升级(即空中下载技术)不断迭代更新。
科技公司造车靠谱吗?那应该要从马斯克的特斯拉说起。据网上的资料显示,2004年,通过互联网支付公司PayPal赚了一大笔钱的马斯克投资了启动刚半年的电动车公司特斯拉,并逐渐加入其中。2009年,Model S正式发布,三年后上市。这辆定价6万美元起的轿跑很快成为硅谷的标志玩具,也是全球第一款真正大卖的纯电动车。
只不过在特斯拉成功之前,没有人相信汽车产业可以被一个局外人搅动。但是现在特斯拉以每年50万辆规模的结果告诉所有人,传统车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智能+纯电”足够颠覆原来那些车企巨头看似宽广的护城河。同时,像蔚来、理想、小鹏这样的新势力也撬开了BBA把守已久的豪华市场,让造车的利润率上涨到20%以上。
另外,新能源汽车成本比最高的关键还是技术,而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较好的自主创新,并且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对比燃油车来看,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中高端的燃油发动机的自主创新上,还没有达到国际最好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中国可以“弯道超车”的机会所在。
最后,从目前各国政策走向来看是这样的,从欧洲到美国、再到中国,都出台了针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未来封杀令,可想而知电动汽车的热点是不会退去的。同时,正如文章开头所言,是不是汽车行业是不是被玩坏了?当然不是。和传统汽车相比,电动车也是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也不是说谁都能造出来。只是,如今智能网联化不断在汽车上普及,拥有一定用户量的科技公司,又怎么会对汽车市场无动于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